登录/注册 搜索

白鹿晚钟

发布时间:2019-05-06 00:00:00| 作者:

    益阳资江-大桥南端引桥处,以前有座白鹿寺,当时殿宇四进,灰砖绿瓦,红椽檐角,雕梁画栋、古朴雄浑。寺周古木蓊郁,翠竹丛林,每逢夕阳西下,梵钟敲响,钟声出自林间。这是益阳十景之一的“白鹿晚钟”。


    相传很久之前,这里没有寺院,仅是一个小山岗,周围有几间小屋,住着几户人家,这些村民百姓,非常善良,常年在这里开荒种地,有的到河里捞鱼摸虾,有的做小买小卖糊口度日。


    一日,来了一老者,头发花白,脸上紫色带红,眼神炯炯,灰白胡须,头戴方巾,身穿员外衣服,脚踏云鞋,手拿雨伞,看来像个大官,带了一个仆人,挑着随身行担,来到一个渡口。正想渡河,却见渡船已开彼岸,他对仆人柔声地说:“侍儿 放下行箱,体息一会,等船过来,再渡不迟。”


    仆人应声,放下担子问道:“老爷,这是益阳资江南岸么?”

    “是的,侍儿,你怎么知道的?”

    “啊呀!老爷在兵部侍郎进中书门下秉政时,不是经常谈到三国时期的关云长吗?”

    “啊!侍儿,你的记性真好。”“老爷,你在长沙为荆南节度使时,不是也来过这里?”老者点了点头。

    仆人接着说道:“老爷, 你看此地,北临江水,南有秀峰湖,西屏凤尾山,东接’西湾春望’。这里树木葱茏,山间流水潺潺,林中鸟语花香,真是一片福地,老爷云游名胜,讲道传经,何不就择此地居住。”


    老者举目四盼, 果然这里临江兀立,下映深泓,上凌霄汉,真是好地方! 正要起身行走,渡船已由江北划到南岸。

    渡船公公看到主仆二人,想要过渡,复又上坡,乃喊:“客官!你……”他一句还未喊完,老者回头,渡船公改口道:“裴相国老爷。”

    他一跃上坡,纳头便拜:“相国老爷,那年你来益阳私访,小民病危,幸被老爷施舍救了小民命,多年没有报恩,今日老爷重来私访,小民一定邀请老爷到家里做客,以谢救命之恩!”


    原来这老者并非别人, 乃是当朝相国装休,字公美,孟州济源人。自幼与哥哥寿求在家同读诗书,他很勤奋,从不出门,有一天, 猎户送来鹿肉,他哥哥买了做菜,裴休不吃,他说:“家里贫困,饭不饱肚,哪里有钱吃肉?”以后节衣省食,苦读诗书,不久裴休便考上进士,当了五年宰相。后来在长沙当荆南节度使,经常外出,私访民情。他来过益阳,有一次,就住这个渡口。夜晚睡觉,朦胧间看见一只白鹿,来到他的身边,点头欲说什么,他心一惊,醒来却是南柯一梦。第二天,这屋主急病,表休即传郎中,抢救医治,还拿出包银子,教济此人。不料今月在渡口相见,主仆二人随渡船公公进屋,宾主坐下,渡船公公叫老伴等家人拜过裴相,杀鸡宰鸭,款待恩人,真有说不完的的离情别意,吐不尽的感激思情。


    当时裴休因已离职,很想找个好地方讲道传经,为民献福以乐天年。看到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很合适,便要渡公请来工匠,在旁边建了座小屋,与侍儿同餐共宿,以度晚年。井经常邀来村民,向他们传经讲道。


    裴休讲的上应天时,下理百姓,一日三,三日九听讲学的人越来越多,远近闻名。


    一天,人群中挤有一只白鹿,时而耸耳摇头,时而昂首注视。听裴休讲学,屋内屋外,鸦雀无声,人们以为哪位富翁带来的家畜。以后,白鹿天天来听,听到七七四十九天,最后白鹿含朵鲜花献与裴休,还跪在堂中,向裴休低头三叩首。裴休大惊,慌忙合掌回礼。白鹿转身,一道金光,飞过资江,在东方消失。听众诧异不已。


    后来,村民为了怀念表休,集资修建了白鹿寺,将这座山取名白鹿山,下面深潭又称白鹿潭。以后白鹿寺几次烧毁重修,1974年修建益阳资江一大桥时,因寺为引桥路障,移白鹿寺于江边桥头山上,并刻有诗文,钟声又响林间,游人不绝。


    白鹿晚钟1


    白鹿晚钟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