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 搜索

长亭更短亭

发布时间:2019-05-06 00:00:00| 作者:

    益阳东部重镇沧水铺,乃是千年古镇,在先秦时期即是一古驿站,因其是南北交通要冲,毗邻洞庭湖,水陆两便,还是烟柳繁华之地,并曾经作为老益阳的县城,自古文人墨客多喜欢在此题咏。沧水驿驿站楼的北面三里处有一个亭子,叫“花亭子”,南面四华里多也有一个亭子叫“茶亭子”。因其距离驿站楼的距离“有短有长”,所以,北面的“花亭子”俗称“短亭”,南面的“茶亭子”俗称“长亭。”如果由北往南送客的话,长亭话别时,就正好是“长亭更短亭”。


    “一峰裁天碧,云气浸衣裳”,沧水铺东南面的“碧云峰”,更是清幽俊秀,是衡岳七十二峰之一,有“小庐山”之称,且是佛教名山。刚刚解放时,山上尚有一铁墙铁瓦庙,庙周围有五六十株参天古枫。南岳大庙僧众原来几乎年年要步行到碧云峰举行盛大的“朝祖”大典。


    而因为一首词,民间便把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沧水驿、碧云峰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
    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)秋,刑都侍朗李晔(即李白的族叔),被贬官岭南,行经岳州(今湖南岳阳)时,与遭流放的诗人李白相遇。当时,贾至亦谪居岳州,三人处境相差无几,处于“人生难得是知已”的心态,三位诗人相约同游洞庭,为此,李白曾经写下一组五首七绝记载此事。其中,第一首诗是:“洞庭西望楚江分, 水尽南天不见云。日落长沙秋色远,不知何处吊湘君。”第二首是:“南湖秋水夜无烟,耐可乘流直上天。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。”


    而第五首则同时被记载于《益阳地区志.益阳区境历代诗词联选录》,题为《游洞庭泊泗湖》 “洞庭湖西秋月辉,潇湘江北早鸿飞。醉客满船歌白,不知霜露入秋衣。”同页还有杜甫的《宿白沙驿站》诗:“水宿仍余照, 人烟复此亭。驿边沙旧白, 湖外草新青。万象皆春气,孤槎自客星。随波无限月,的的近南溟。”这两首诗就说明两个问题,一是在唐代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下,从北往南有一条从岳阳到沧水驿直至岭南的交通线,二是李白至少到过沅江的泗湖山,且住了几晚。而第一首的“日落长沙秋色远”,第五首的“潇湘江北早鸿飞”.则都可说明诗人李白心中有继续送族权南行的思法,且实际上已经到了长沙和益阳交界的地域,否则,是不会有“潇湘江北”这一说法的。因为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,能见到潇湘江北的“早鸿”,就是可以弃舟登岸,继续南行到岭南的地域(如仅到长沙,则可直接走水路,而到岭南,是必须改走陆路的)。同时,该诗一个  “泊”字,一个“醉”字,也说明当时的三人心境十分凄凉,只能在寄情山水、诗酒风流中,才能短暂的忘记痛苦,获得须臾畅快。


    反正爱民无路、报国无门,也不急着赶去赴任履职。因此,三人一点也不忙着赶路,于是一同弃舟登岸,到沧水驿,慕名同游碧云峰,又沉醉在美丽的碧云峰山水之间。第二天,李白送族叔南行后,再回到沧水铺驿站,收拾行李北上。刚刚经历了亲友间的离别,他忽然悲从中来,强烈思念家乡,特别是妻子儿女,提笔便在驿站楼墙壁上狂草了一首风格迥异的诗篇:


    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

    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


    这一首《菩萨蛮)被称为百代词林之祖。尤其是“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”,更是写“离情别绪”、“乡愁” 与“相思”,被历代文人骚客和“有情人”广为传颂,成为千古绝唱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    北宋时期,和尚释文莹在《湘山野录》中写道:  “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,复不知何人所撰。魏道辅泰见而爱之。后至长沙,得古集于子宣内翰家,乃知李白所作。”宋徽宗时期宰相曾布前来视察时,看到了这首词,便正式将该词收进了《太白集》中。


    这首《菩萨蛮》由李白所作、写于沧水驿(现益阳沧水铺)的最早记载。然而,也就引起文坛一段千年公案:


    鼎州沧水驿是不是益阳沧水铺?

    李白有没有到过沧水铺?

    此词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?


    对这三个问题,从古至今,众说纷纭、莫衷一是。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:


    据《益阳县志》记载,古时天下分九州之际,益阳属荆州南部。春秋时属楚国,战国时属楚国黔中地。公元前223年(秦始皇二十四年),秦灭楚国,益阳属长沙郡。公元前221年( 秦始皇二十六年),秦统一中国置郡县时,始置益阳县,以地处“益水之阳”而得名,仍属长沙郡。当时益阳县包括今桃江、安化、新化、冷水江、沅江等县市全部,及宁乡、涟源、新邵等县市的部分地方,三国时属衡阳郡,隋朝先后属深州和长沙郡,五代属潭州,宋朝先后属鼎州、潭州。元期升为益阳州,属天临路,明朝复为益阳县,清朝属长沙府,民国3年始属湘江道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大宋朝,益阳曾经一段时期属鼎州,一段时期属潭州。再与和  释文莹在《湘山野录》中的记录“写在鼎州沧水驿楼”对照,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,鼎州沧水驿就是今天的益阳沧水铺。而不是有的人所说的在常德的鼎城区或武陵区。特别是”长亭更短亭”,则在如今的沧水铺现在都还有相应的地名为证。


    而第二个问题,则在前面的论述当中,我们可以合理想象和推理到,李白当时是很有可能送既是诗友、酒友、族叔、同僚、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李晔到过沧水铺。


    对第三个问题,有学者认为,“伤心碧” 中的伤心一词,正是四川方言自然而直白的运用。因为在四川方言中,“伤心的甜”,就是“很甜”的意思,那么,“伤心碧” ,也就是“很清翠"的意思。李白在蜀中长大,当然能将四川方言运用得相当娴熟。北宋和唐肃宗时期,相隔就200余年时间,  且出家人不打诳语,和尚释文莹的记载应该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。同时,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并为高官的宰相曾布,更不会愚会愚弄后来人。(四静斋主人整理)


    长亭更短亭